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成立于1960年,是北京最早的动物实验中心之一,是集动物饲养、资源保藏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技术支撑与服务平台。现有设施总面积6299平方米,饲养多种实验动物,包括大鼠、小鼠的屏障设施,兔子、豚鼠的普通级设施,实验鱼、非洲爪蛙的饲养繁育设施。建立了专业的动物行为学实验平台、电生理实验平台、抗体制备平台和ABSL-2实验室。可提供成熟的专项技术服务,包括动物寄养、行为学实验、电生理实验、抗体制备、辅助生殖与动物净化、遗传物质冻存与复苏等。
西楼新设施总面积3865平米,屏障设施1230平米,负压设施24平米。屏障设施取得了大鼠、小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双证书,从事SPF级大鼠、小鼠的饲养和繁育、动物净化、胚胎和精子冷冻复苏、行为学实验等。ABSL-2实验室取得了北京市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凭证(京朝动实验室备字[006]号),可以开展相关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根据用户需求已为所内外多个课题组提供了大鼠、小鼠寄养和委托动物实验等技术服务。
东楼动物设施总面积2434平方米,屏障设施810平米。取得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适用范围屏障环境的大鼠、小鼠,普通环境的兔、豚鼠、实验鱼。饲养多种实验动物,不仅有大鼠、小鼠的屏障设施,兔子、豚鼠的普通级设施,还具有水生动物斑马鱼、青鳉鱼、非洲爪蛙的饲养繁育设施。根据用户需求已为所内外多个课题组提供了SPF级大鼠、小鼠的寄养、水生动物的寄养、抗体制备等技术服务。
动物实验中心连续多年参与中国科学院科学节、公众科学日等科普活动,举办科普活动多场,累计接待来访人员6000余人。利用活体实验动物展示及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胚胎等环节,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科学探索,感受动物实验的魅力。
研究所利用本中心承担了“生殖与发育”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重要科研任务,科研成果发表在Cell Research、Blood、Biomaterials、Plant Cell、Developmental Cell等多个学术期刊,本中心员工自主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动物实验中心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3年荣获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先进集体,2017年和2020年荣获遗传发育所优秀团队,2人荣获中国科学院“技术能手”,先后13人荣获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先进个人,1人获北京实验动物行业优秀管理者。
2023年3月动物实验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动物机构认可证书(注册号:LA0019)。获认可的能力范围包括屏障环境的大鼠小鼠,ABSL-2负压环境的小鼠等。按照CNAS的要求,在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动物实验中心全体人员不懈的努力,中心系统的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设施设备、动物饲养与医护服务、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运行管理,仅用一年时间顺利通过CNAS认可,使中心的管理和运行得到了全面提升。对逐步实现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性技术支撑与服务平台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注:CNAS是中国大陆唯一的认可机构,是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正式成员,具有一次认可,全球承认的国际公信力。
2023年6月动物实验中心通过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评价,获得4星评价,为科研院所、高校首家通过。
实验动物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生物来源,实验动物质量影响着科技研发数据的质量,规范、标准地饲养和使用实验动物,是提高生命科学研究数据质量的基础。获得CNAS认可和通过学会评价是对遗传发育所动物实验中心的充分肯定,证明中心具备了以科学、人道和符合伦理的方式生产和使用实验动物的能力,基于中心技术服务而产出的实验数据更可靠。中心将以更高标准规范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从而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更加高效和良好的支撑服务。